2024年,学校获批建设1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这是继学校深入实施4个国家级、9个校级现代学徒制项目后,努力构建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新机制,赋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又一生动实践。

获批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国特色学徒制改革这一关乎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我校紧跟宁夏“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脉搏,持续深挖校企合作潜力,以项目共建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和强劲动力,通过 “三教”改革,逐步构建起一个既充满活力又注重创新的产教融合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在全区职教领域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技能提升平台。
校企共育学徒,为产业人才升级“架桥铺路”
2015年8月,我校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率先在数控技术、电子商务、室内设计技术和服装设计四个专业中启动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学校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负责规划项目的整体目标、具体工作内容及实施步骤,精心布局项目建设蓝图。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宁夏维尔铸造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企业紧密合作,共同迎来了114名怀揣梦想的学徒。同时,60位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也加入了育人队伍,他们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学徒们的成长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三年的时间里,校企双方齐心协力,精心培育这些未来的工匠。2018年12月,四个试点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收获了丰硕成果。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数控技术专业与宁夏维尔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行创新的“双建制、四四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四段式”课程体系,实现了学徒从理论学习、校园到职场、从学生到学徒再到准员工的四次身份转换,显著提升了学徒的自主学习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引入“三方参与”的学徒考核机制,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使得该专业对口就业率高达100%,技能鉴定考核通过率也大幅提升。
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实施“五双”模式,紧密围绕“电商创业”这一主线,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及师资共享机制。在此模式下,学生们不仅成功孵化了多个创业项目,还积极投身电商扶贫事业,将当地农产品推向更广阔市场,实现了学业与创业的双赢。特别是与宁夏宁垦电商有限公司的合作,选拔了26名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在创业孵化基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助力农产品线上销售,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为乡村经济增添了新活力。

学徒企业实训现场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采用“三元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协会及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立教育联盟,不仅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还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这一联盟,学生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实习岗位,积极参与实践项目积累经验。毕业后,他们凭借出色的设计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就职装饰公司,赢得客户一致好评,为公司树立了良好口碑。
服装设计专业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与创新设计能力,学生在企业实践中表现卓越,设计作品深受企业好评,薪酬水平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提升学徒专业综合素质,该专业强化“活动赛项”的作用。2018年5月21日,宁夏电视台《创福宁夏》栏目播出了我校服装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专题报道——《让职业技术教育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对在银川瑞纳服饰有限公司的学徒进行专访,围绕实际项目,从设计款式、制版裁剪到缝制整烫,学徒们在各环节展现了他们出色的实践能力。
在现代学徒制项目的推动下,各试点专业育人成果显著,学徒们在各自行业中充分展现了实力与风采,凸显了我校在校企合作共育学徒、促进产业人才升级方面的显著成效。通过深入实践现代学徒制,各专业不仅成功探索出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也培育出了一批兼具高技能与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精准对接供需,为校企合作新篇“绘墨添彩”
2021年,我校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为载体,深化启动了商学院、软件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生命科技学院、健康管理与社会服务学院9个专业的校级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这一举措,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学校引入116名企业技术专家担任“校外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教学;与17家行业领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训基地、研发中心等,为学生创造了真实的职业环境和丰富的实践机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校共培养了225名学徒,他们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培养下茁壮成长。2024年6月,项目结题验收,现代物流管理、产品艺术设计、畜牧兽医3个项目获评优秀。学徒在各类专业赛事中屡获佳绩,展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2024年校级现代学徒制项目结项评审会
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与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宁夏大朴民族与传统文化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推行“工作室+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17名学徒在企业实践期间,技能提升迅速,在数字艺术设计大赛、黄炎培杯中华职业教育社非遗创新大赛专业赛事中获奖4项。学徒们表示,通过参与项目,自己不仅提升了设计技能,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未来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更好地结合,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畜牧兽医专业与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宁职—晓鸣农牧学院”,实施“2+1”学习季与工作季交替的“识岗、协岗、顶岗”三年三循环教学组织模式,根据学生特长、兴趣、志向因材施教,每名学徒主攻1个专业方向中2~3个专业岗位的技术技能。在此过程中,企业累计发放实习补助11.64万元,为学徒实践提供了坚实保障。

兼职教师为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生产现场安全宣讲
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与宁夏中房集团共建宁职-中房健康管理学院,推进“医—道相通”“医—学交替”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等课程内容,企业支持学生助学金21.5万元。
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专业与国基北盛(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开发专业课程教材,形成完整教学资源培训包。企业导师长期驻校,助力学生技能提升,学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通过率位列全国前茅。

项目中期校企导师交流座谈会
通过一系列精准对接供需的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为学生构建了通往职业生涯的坚实桥梁,向企业输送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的层次与广度。这些努力不仅彰显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持续创新,更为校企合作的新篇章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共同绘就了一幅产教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壮丽画卷。
深化四链协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播种希望”
202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4〕12号),经过全国范围的征集、推荐、评定和意见征求,确定立项了第一批106个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我校联合宁夏小牛自动化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自动化专业类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获批立项,是宁夏唯一成功入选的项目。项目聚焦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升级改造,精心选拔30名学徒,并聘请15名企业导师深度参与教学。企业提供60个售后工程师岗位,为学徒提供宝贵的实习与就业机会。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建设课程、开发教材、打造实践项目和教学视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构建“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
此外,还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号“小牛自动化学院”,有效整合企业培训资源,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标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学校再次启动建设10个第三轮校级学徒制培养项目和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联合培养项目,努力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现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未来,学校将坚守“笃信好学、志在生民”教育使命,以实施“现代学徒制和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为契机,充分发挥校企协同的职教优势,深化“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创新链”四链协同,携手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着力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播种希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宁职力量。
来源:教务处 撰稿:田宁 吴轶宏 编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