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张萍,中共党员,正高职称,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色文化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专业权威期刊1篇,CSSCI、核心期刊7篇;主持宁夏社科规划项目3项,已结项2项,主持结项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校级重点课题1项;参编非遗著作2部(已出版),待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向专著1部,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一般项目4项,参与自治区级、厅局级、校级课题6项。获得全国高职院校联盟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征文优秀奖1项,西北五省(区)征文二等奖1项,区级研究会征文一等奖1项,现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员。

张萍老师在图书馆学习
科学研究,这条既布满挑战又蕴含无限探索与自我超越的道路,唯有亲身涉足,方能深切领悟其间的甘苦交织与学识的茁壮成长。对于张萍老师而言,科研不仅是职业生涯的注脚,更是人生轨迹的悄然转折。
一、科研之路始于当下
2012年,怀揣着对科研的无限憧憬,张萍老师踏入了宁职的校门,而仅仅在入职的第二年,她便凭借出色的科研能力成功获得了宁夏社科规划项目的立项,正式踏上了科研探索的征途。
科研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它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待解的谜团。然而,正是内心那份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成为了张萍老师不断前行、勇攀知识高峰的强大动力。她曾言:“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并存着两个自我——一个是畏缩不前的矮人,另一个是勇往直前的巨人。在青春的岁月里,我们更应倾听那巨人的呼唤,勇于争取,不轻言放弃。”正是这样的信念,激发了她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她在撰写论文的漫长过程中,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与焦躁,转而享受到探索未知世界带来的乐趣与满足。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张萍老师的科研之路也越走越宽广。2016年,她再次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与敏锐的科研洞察力,成功立项另一项宁夏社科规划项目;2018年,更是新增了一项宁夏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这些项目的接连获得,不仅是对她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更是对她坚定科研志向的有力肯定。每一次的成功,都让她在科研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也更加热爱这份充满挑战与探索的事业。
二、博士学业奠定基础
在这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代,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令张萍老师深刻体会到,学术之路不仅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学习与探索之旅,更是一项充满意义与挑战的伟大事业。她深知自己在所学专业及研究领域内仍存在诸多局限,理论素养与知识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因此,2019年,她凭借坚定的决心与不懈的努力,成功考上博士,踏上了以科研服务国家与学校的崇高道路。在博士学习期间,张萍老师积极投身于各类高端学术论坛与研讨会,与来自不同学府、不同层次的专家学者们碰撞思想火花,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科研养分。她深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她的博士论文采用了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基层进行实证研究。

张萍老师走村访户开展调研
从2019年至2022年,张萍老师孤身一人驾车穿梭于海原县域的各个乡镇、村落与街道,走村访户,累计工作近十个月,访谈了数百户人家。尽管她小时候曾被狼狗咬伤,对狗有着深深的恐惧,但这份对学术的执着与热爱让她克服了重重困难。每当到达一户人家前,她都会小心翼翼地试探大门内是否有大狗,然后才敢敲门。2021年10月的一个傍晚,她在树台乡进行访谈时,天色渐暗,返回海原县城的小红路已变得模糊不清。四周荒无人烟,只有矮山的轮廓隐约可见。地方志上记载,这里曾狼狗成群。在恐慌与无助中,她只能打开电话,与家人保持通话以缓解内心的恐惧,直到驶入国道才松了一口气。
通过艰辛的田野调查,张萍老师收集到了186条有效数据,并整理出了80多个富有故事性的口述案例资料。她深刻体会到,田野调查工作不仅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锻炼持久耐力与坚韧不拔精神的绝佳机会。科学研究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它要求研究者既要能够静下心来阅读大量学术成果,又要在调研中深入观察、深度访谈,从主客位的比较中发现、探究、分析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让她深刻体会到了从实践中见真知、见理论升华的喜悦。
博士学位论文的调研与写作过程,成为了张萍老师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它不仅让她在研究对象的选择、问题的确定、内容框架的梳理、观点的定位与分析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知与解决方案,还让她在选题沉淀、积累中获得了诸多富有创造力的观点与结论。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专业知识与理论思想,还开阔了她跳出问题看问题的求实论证思路,不断拓宽了她的视野,更激发了她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这些动力将成为她未来科研道路上不断追求与探索的源泉。
三、初心如一 立德树人
自博士毕业重返校园以来,张萍老师始终秉持科研初心,矢志不移地深耕科研领域,不断拓宽科研视野,丰富科研经验,提升科研能力,构筑起属于自己的科研高地。作为学校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她以满腔热情投身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师风优良,尽心竭力做好每一项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张萍老师在上思想政治课
在教育教学的广阔天地里,张萍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密切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她与学生亲切交流,共话校园生活,注重因材施教,以辩证法的思辨精神为引领,巧妙地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深入剖析问题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以正确态度面对人生中的矛盾与困惑。她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启迪学生心智,帮助学生领悟人生真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现在张萍老师更是身兼数职,既承担着《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又积极参与教研室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建设,全力以赴备战全国第四届“我心中的思政课”首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竞赛,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厅举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课录制活动中。在教学之余,她还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并顺利立项宁夏社科规划项目(人才专项),展现了她在科研与教学方面的不懈追求。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张萍老师凭借着对科研工作的无比热爱与执着追求,在学校与学院的鼎力支持下申报了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共计10项。这一路上,她倾注了无数心血与时间,经常熬夜至深夜,甚至因此不幸患上了荨麻疹,长达大半年之久。在那些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她有时需依靠药物来缓解痛苦,有时则不得不强忍不适,但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她都从未放下手中的教鞭与科研笔,始终坚持在教学与科研的第一线,从未请过一天假。面对旁人的劝阻,劝她在这个年纪别再如此拼命,张萍老师总是淡然一笑,心中无悔。她深知,作为宁职大家庭的一员,这份责任与担当早已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未来,张萍老师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为学校的科技、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实际行动回报学校的培养与信任。
来源:科技开发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