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袁婵,女,汉族,中共党员,2013年7月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硕士,现任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护理学本科专业负责人,讲师。近年来,她与同仁携手并进,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行业级奖项2项,自治区级奖项4项,校级奖项5项;参与2024年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2024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一项,主持校级课题3项,参与校级课题4项,公开发表期刊论文10篇,其中SCI2篇,软件著作权2项。

袁婵老师(左一)在办公室工作
在科研与教育的广阔天地中,总有一群人以不凡的毅力和智慧,默默耕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今天,我们有幸走进宁夏开放大学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护理学本科专业负责人袁婵的科研世界,感受她在科研与教学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一、立足教学,积极科研
作为教师,袁婵深知教学是中心,但科研是关键,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必须要把科研意识引进课堂。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科研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文献、了解前沿动态,以找到既有研究价值又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一过程往往充满了迷茫和不确定性,每一次尝试都可能伴随失败的风险,这让袁婵倍感压力。刚涉足科研的她,甚至不知如何去写好一份合格的科研课题申报书,但她最终选择迎难而上。她总是在想“要敢于尝试,做不对难道还做不错吗?从错误之处去寻找成功之路也许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她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工作,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课题的申报到完成,她逐一克服困难。面对数据分析与解读这个难关,她虚心向专业人员请教,努力学习如何正确运用统计学方法和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此外,论文撰写与发表也是科研路上的重要一环,这一过程同样充满了艰辛,她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字,认真听取审稿专家们的建议,反复修改和润色,以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可读性。近年来,她参与2024年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2024年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一项,主持校级课题3项,参与校级课题4项,公开发表期刊论文10篇,其中SCI 2篇,软件著作权2项,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她的科研能力,积累了学习方法,也使她在此后的工作中更有方向感。
二、勤于学习,潜心教学

袁婵老师在为学生上专业课
袁婵长期工作在终身教育教学第一线,本着对终身教育事业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针对终身教育学员的特点和学情,她努力寻找适合学员实情、符合教学规律、能获得更好学习效果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努力把所见、所闻、所学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工作中,立足教学,精心施教。
在教授课程的同时,利用QQ、微信或电话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沟通、耐心解答,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形成了“合作、指导、服务”、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她不断探索学习,独立制作录制微课程,图文声像并茂,让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同时也赋予学生最大化的自由选择权, 让学生选择最理想的时间、最适合的方式接受新知识,得到了学生一致好评,2022年她被评为“学生最喜爱的好老师”。
三、一路耕耘,一路芬芳
2020年,袁婵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被评为国家开放大学优秀教师;2023年,她又被推选为首届国家开放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和学校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她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精神,积极参加各类比赛,每项比赛都精心准备、奋力拼搏。工不枉人,地不亏人,她最终获得了诸多荣誉。在各类教学业务竞赛中,她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行业级奖项2项,自治区级奖项4项,校级奖项5项,展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带动、影响和促进专业团队教师发展。
科研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征途。然而,正是这些艰辛和挑战,铸就了袁婵坚韧不拔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促使她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初心不泯,奔流到海,相信袁婵会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恪守本心,践行己任,在讲台上用心书写她的教育事业和故事。
来源:科技开发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