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学校在生命科技学院报告厅开展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专题教育活动,为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联合银川市地震局、银川蓝天救援队共同举办“地震避险与自救互救”专题讲座及应急演练活动,全校师生200余人参与。

讲座现场

防震减灾知识科普

心肺复苏(CPR)教学

讲座现场
知识护航筑牢安全防线,活动伊始,银川蓝天救援队志愿者管理部部长刘志以“科学应对地震灾害”为主题,结合真实案例与动画演示,系统讲解了地震成因、震前征兆、震中避险及震后自救知识。她强调:“地震发生时,室内应迅速躲避到坚固家具旁或承重墙三角区,护住头部;若身处公共场所,需避开玻璃橱窗、货架等危险区域。”针对校园场景,专家还演示了课桌下“伏地、遮挡、手抓牢”的标准动作,并提醒师生震后要远离建筑物、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区域。“现代救护技能”专题培训,她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CPR)、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急救技能,并邀请学生现场实操练习。“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分钟,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能大大提高生命存活率。”她的讲解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地震”来临,就地避震演练
以练为战,提升实战能力。讲座结束后,学校立即组织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练。随着口令声响起,全体师生迅速反应:教室内学生双手抱头躲至课桌下,待主震结束后,所有人员按预案路线快速、有序撤离至操场安全区域。整个演练过程用时1分15秒,达到了“安全、规范、高效”的预期目标。
本次活动通过“知识科普+技能培训+实战演练”的模式,将防震减灾理念融入校园安全教育,切实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学校将持续推进安全教育常态化,定期开展消防、防溺水等主题演练,为师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文图:王 瑞 编辑:高峰